为什么丧尸题材电影在如今仍受欢迎?| 丧尸电影荧幕编年史
《Train To Busan 2》(2020)海报
Next Entertainment World
作为恐怖片的标志符号之一, 以低成本制作起家的丧尸题材电影,通过末日想象释放了伴随在人类社会的恐惧和焦虑,在动漫、游戏、文学作品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作用,成为独特的亚文化奇观。
2016 年,斥资 100 亿韩元拍摄的韩国首部丧尸题材灾难电影《Train To Busan》(釜山行)上映,最终在全球斩获高达 $9,845 万美金的极佳票房。近日,《釜山行 2:半岛》确定将于今年 7 月在韩国上映。除了这部之外,由刘亚仁、朴信惠主演的丧尸题材电影《#Alive》也正式宣布定档 6 月 24 日。
《#Alive》(2020)剧照
Lotte Entertainment
最近几年丧尸题材电影似乎在欧美市场并没有太多新作,反而在亚洲市场比较受欢迎。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丧尸电影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有着怎样的发展?它是在哪些时期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此番便来回顾一下丧尸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
黑白片时期的丧尸电影
代表作:
White Zombie(1932)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
《White Zombie》(1932)海报
IMDb
早在黑白片时期,丧尸电影就已经出现在大荧幕。而那时,影片中丧尸形成大多数与宗教和巫术有关。第一部以丧尸为题材的电影是 1932 年上映的《White Zombie》,而真正意义上给予丧尸全新造型和生命形态的丧尸电影,则是 1968 年 George Romero 导演的《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海报
IMDb
这部电影奠定了现代丧尸片的基调,教会后来者如何营造恐怖气氛。其中很多细节的设定依然被沿用至今,如人们被丧尸咬后会发生短时间突变、对抗丧尸的方法是摧毁头部等等。
第一波丧尸电影热潮
代表作:
Dawn of the Dead(1978)
Lucio Fulci 的《Zombi》系列(1979 - 1988)
Stuart Gordon 的《Re-Animator》(1985)
Dan O'Bannon 的《The 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1985)
《Dawn of the Dead》(1978)截图
IMDb
虽然《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的口碑和票房都相当不错,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直到十年后导演 George Romero 打造该电影的第二部《Dawn of the Dead》,影坛才开启争拍丧尸片的热潮。这两部促进现代恐怖电影革新的经典影片,也确定了 George Romero 现代恐怖电影大师的地位。
早期丧尸片的特征较为明显,无论是大量的血浆还是粗糙的人皮面具,都挂着 80 年代 B 级片特有的印记。加上当时拍摄丧尸电影的低成本让制片商看到了唾手可得的票房,因而导致这类影片大量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丧尸片也有了一些创新,暴力元素开始增多满足观众的重口味需求。此类成功的作品包括 Lucio Fulci 的《Zombi》系列、Stuart Gordon 的《Re-Animator》、Dan O'Bannon 的《The 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等。
Lucio Fulci 导演的《Zombi 3》剧照和海报
IMDb
在这股丧尸片热潮下,1982 年,Michael Jackson 发行了历史上第一部 MV 《Thriller》。片中的 Michael Jackson 在颤栗气氛中带领众多丧尸在街头热舞的场景成为经典。《Thriller》也是历史上销量最高的专辑,带动了丧尸文化成为 80 年代流行文化的标志符号之一。
《Thriller》MV (1983)
Billboard
丧尸题材电影分水岭
代表作:
Resident Evil(2002)
Resident Evil 游戏(1996)
Play Station
90 年代 DVD 的大规模推广让丧尸电影流派在 20 世纪末有复苏的迹象,但其真正地重生在千禧年才开始出现。这时一部由日本游戏改编而来的丧尸电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就是 Paul Anderson 执导的《Resident Evil》(生化危机)。
《Resident Evil》(2002)剧照
Screen Gems
紧凑的剧情、出色的 CG 特效、精彩的动作场面以及庞大的粉丝基础,让这部电影获得了极大成功,成为丧尸电影的分水岭。尽管该片被游戏粉丝们诟病,但并不能否认其在丧尸电影中的地位。
丧尸电影多元化发展(第二波丧尸电影热潮)
代表作:
Shaun of the Dead(2004)
28 Days Later…(2003)
I Am Legend(2007)
World War Z(2013)
Warm Bodies(2013)
《Shaun of the Dead》(2004)剧照
Studio Canal
自《Resident Evil》之后,各种新奇有趣的丧尸电影逐渐走进观众视线。2004 年由 Edgar Wright 执导、Simon Pegg 主演的恐怖喜剧电影《Shaun of the Dead》便是其中之一。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位老男孩在面对社会困境和家庭矛盾时如何成长的励志故事,最大亮点是在恐怖的伪装下流露出的幽默。该片的三位主演也凭借该片获得了 George Romero 的赏识,并客串了 Romero 2005 年的电影《Land of the Dead》,这也是两代丧尸片电影人的一次精彩合作。
28 Days Later (2002)剧照
Fox Searchlight Pictures
2000 年开始,丧尸片的风格开始更加多样化,电影人们通过不同的故事来探索丧尸的来源。虽然在 1985 年的电影《The 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中就涉及到毒气泄漏导致丧尸的原因,但该片强调的并不是人类灾难的主题。2003 年的一部《28 Days Later…》用纪录片的手法打造了末日感的伦敦,对人性和政治发出了黑暗的拷问,被称为最真实的丧尸片。
《I Am Legend》(2007)剧照
Warner Bros.
在 2007 年,由 Will Smith 主演的《I Am Legend》则是一部内容新颖、探讨末日灾难的丧尸电影。该片关于科幻伦理和人性的表达都令人深思和压抑,这也是新时代下的丧尸电影创新突破的代表作。
《I Am Legend》的成功让好莱坞制片商更愿意在丧尸科幻题材上进行大投资,2013 年上映的由 Brad Pitt 主演的《World War Z》便是这样一部电影。作为影史上投资最大的丧尸片,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惊艳,该片在全球的总票房达 5.4 亿美元。
《World War Z》(2013)
Paramount Pictures
亚洲丧尸电影的兴起
代表作:
请叫我英雄(2015)
釜山行(2016)
首尔站(2016)
《I Am a Hero》(2015)
東宝株式会社
在丧尸电影在欧美市场掀起第二波丧尸片热潮时,也有许多丧尸片回归到了 B 级片的老路,通过极度猎奇的感官刺激让电影充满娱乐性,这些电影很大程度上都忽略了叙事的连贯仅仅只是作为奇观的展示而已,优秀的丧尸题材电影在最近几年的欧美电影中屈指可数。
欧美市场对于丧尸题材的电影开始疲软,丧尸电影从主流的文化消费主义被打回了边缘。正当丧尸片热在欧美电影界逐渐衰退之时,亚洲丧尸电影成功接棒。日本电影《I Am a Hero》(请叫我英雄)和韩国电影《Train To Busan 》(釜山行)进入了观众们的视野。相比较好莱坞大片营造的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亚洲丧尸电影更偏向挖掘影片的深度,在套用已成熟的好莱坞丧尸电影模式的基础上,与亚洲最优秀的电影题材结合,孕育出了近几年我们看到的亚洲丧尸电影。
《Train To Busan》 (2016)剧照
Next Entertainment World
丧尸题材电影因其暴力血腥的表现形式具备了容纳当代部分社会焦虑和诉求的可能,同时也借由这一形式建构起了一种独特的恐惧快感,通过幽默、暴力、人性剖析等手段对恐惧进行消解。在每一次人们对其感到视觉疲劳时,都会有新突破的作品出现,丧尸热就这样持续了近百年,至今仍然有观众为之埋单。
不论是夏季单穿还是冬季内搭,T-Shirt 无疑是大家衣橱的必备单品。你的衣柜里有多少件 T-Shirt?一件 T-Shirt 的寿命有多长?如何决定一件 T-Shirt 恤是去是留?都是我们所好奇的问题。
在这里 HYPEBEAST 希望邀请广大读者参与到我们「一件 T-Shirt 的使用时长」消费者习惯调查中来,我们会在之后每日的推送中持续放出问卷问题,欢迎大家参与调查。在信息收集完成之后,我们亦将推出基于这份调查问卷的相关专题内容,敬请期待。
相关精彩推荐